开封市健康教育网
返回首页丨收藏本站丨设为首页 | 单位首页
网站首页
部门介绍
健康促进
健康科普
基层信息
健康创建
专题专栏
材料制作
  • 部门职能
  • ┊
  • 联系方式
  • ┊
  • 部门新闻
  • ┊
  • 健康素养
  • ┊
  • 政策文件
  • ┊
  • 烟草控制
  • ┊
  • 健康教育
  • ┊
  • 慢病防治
  •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
健康科普

网站首页
部门介绍
健康促进
健康科普
基层信息
健康创建
专题专栏
材料制作

联系方式

开封市健康教育网官方网站
地址:开封市健康教育网
电话:0371-23886196
网站:http://jkjy.kfcdc.com.cn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3.3全国爱耳日——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3.3爱耳日


每年的3月3日是爱耳日,我国今年的爱耳日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WHO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公布2023年世界爱耳日的主题是:Ear and hearing care for all! Let's make it a reality。译为“人人享有耳和听力保健!让我们实现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与耳朵有关的科普知识吧!


科学爱耳护耳

实现主动健康

·

爱

耳

日

·


据2021年世界听力报告的数据来看:

听力损失目前影响着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

世卫组织估计,到2050年,将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


在我国,听力问题同样严峻,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有听力残疾患者2780万人,其中单纯听力残疾2004万,占残疾人总数(8296万)的24.16%。

听力损失如果得不到解决,会对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沟通、儿童语言和言语的发展、认知、教育、就业、心理健康以及人际关系。

这也是世界越来越重视耳健康的原因,针对健康用耳,世卫组织也提供了一些建议:


01
建议这样做

✔ 在噪音环境下使用耳塞;

✔ 定期检查听力;

✔ 如被建议,请经常佩戴助听器;

✔ 如有耳部和听力问题,及时就医;


02
建议不要做:


✔ 把棉签、油、棍子或别针塞进耳朵;

✔ 在脏水里游泳或洗澡;

✔ 分享耳机或耳塞;

✔ 听大声的声音或音乐;



今年,我国针对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公布了10条宣传口号:



保护好耳朵

我们都需要注意些啥呢?

1. 不长时间使用耳机



研究表明每天使用耳机两小时,使用时声音超过60分贝,持续三个月就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建议使用耳机每次不要超过半小时,尽量用耳罩式耳机,不使用插入式耳机。尽量在安静的环境下使用耳机,可避免音量过大,损伤听力。


2. 不长时间“煲电话粥” 



手机、电话是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许多年轻人喜欢“煲电话粥”,一打就是几个小时。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打电话,是造成听力受损的一大诱因,还可能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接听电话应长话短说,一次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并尽量使用免提,减少对耳朵的伤害。


3. 不用硬物掏耳朵


耳屎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粘稠液体,我们在吃饭、说话时可自动将其排出。经常用硬物如棉棒、火柴棒掏耳朵,容易损伤耳道,引发感染。还可能弄破耳膜,或将火柴头、棉绒遗漏在耳朵内,对耳朵造成损伤。


4. 不在脏水里游泳或洗澡



脏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如果进入耳朵内,不及时清理便有可能会出现耳朵发炎的情况,增加中耳炎等疾病的发病几率。

如出现耳部不适,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5. 远离噪音环境


研究表明,37%的听力残疾与噪声损害密切相关。酒吧、KTV等音量较大的娱乐场所,应尽量控制去的频次和时间。在嘈杂的环境下作业的工人应及时佩戴有效的防噪声耳塞,避免长期呆在有噪声的场所,让耳朵得到充分的休息,并定期检查听力。


6. 避免身心俱疲


耳朵是最敏感的器官,情绪高度紧张时,血管收缩易导致缺血缺氧,发生耳聋。25-40岁的年轻人精神压力大、体质差、生活作息不规律易诱发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刚开始时,可能只感觉到耳鸣,出现“嗡嗡”声,感觉到声音遥远,然后突然听不到声音。如突然自觉耳部不适,听力下降,请及时就医。

7. 不滥用抗生素


耳朵对抗生素的副作用最为敏感,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药物性耳聋比较常见于少年儿童。一些抗生素例如新霉素、庆大霉素等会很好地控制感染,但引发的副作用是损害内耳或听神经,引起耳聋。因此,儿童服用这些药物时要格外谨慎,严格按照医嘱服用。


8. 不用力擤鼻涕、吸鼻涕



用力吸鼻涕或擤鼻涕,容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用力擤鼻涕,鼻涕从气道跑到别的地方,直接使耳内压力改变,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鼻窦引起鼻窦炎,也可能会使鼻涕挤入泪管引起眼结膜感染,甚至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9. 感冒、鼻炎、咽炎要重视



鼻窦炎、鼻炎、咽炎不可小觑,它们可蔓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但因其不会流脓而容易被忽视。目前主要防治措施为:积极治疗鼻腔和鼻咽疾病,并使用药物促进中耳液体吸收及排出,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置管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听力。


10. 不分享耳机或耳塞



耳机、耳塞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携带病菌,在佩戴时由于皮肤磨损造成细菌侵害。所以不要和他人共享耳机、耳塞,这是避免细菌感染的最简单方法之一。此外在使用耳机、耳塞的过程中要定期消毒,保证耳机、耳塞和耳朵的清洁。 




分享到:
点击次数:179  更新时间:2023-03-02 15:25:50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条:“甲流”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河南疾控专家权威解答→   下一条:儿童身高标准变了,已实施!快看看你家孩子达标了吗?

相关文章

  • “甲流”来袭,我们该如何应对?河南疾控专家权威解答→
  • 每个人都该了解抑郁症!预防抑郁症的5个办法,你知道吗?
  • 睡觉总是流口水?警惕是身体在暗示这几大问题!口水的三大真相你应当了解
  • 开学季+高峰期,小心这两种病!
  • 50%的新发癌症都可避免!这10条防癌建议,越早知道越好!
  • 宝爸宝妈请注意!冬春季预防流行性脑膜炎很重要
  • “口呼吸”刷爆热搜!医生紧急提醒
  • 上吐下泻?警惕!这种病毒进入高发期
  • 病例激增!中疾控提醒!这种病毒,处于高发季节!
  • 开学了,送孩子一份超详细的体育锻炼恢复攻略
  • 癌之真相 癌症能不能预防?
  • 谈癌色变 癌症是什么

Copyright © 2020 jkjy.kfcd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开封-汉兴路155号 [475004]版权所有

电话:0371-23886196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