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健康教育网
返回首页丨收藏本站丨设为首页 | 单位首页
网站首页
部门介绍
健康促进
健康科普
基层信息
健康创建
专题专栏
材料制作
  • 部门职能
  • ┊
  • 联系方式
  • ┊
  • 部门新闻
  • ┊
  • 健康素养
  • ┊
  • 政策文件
  • ┊
  • 烟草控制
  • ┊
  • 健康教育
  • ┊
  • 慢病防治
  •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联系方式

开封市健康教育网官方网站
地址:开封市健康教育网
电话:0371-23886196
网站:http://jkjy.kfcdc.com.cn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单针接种新冠疫苗什么时候能打?答案来了

我国的新冠疫苗研发始终处于全球前列,目前已经有四款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这其中就包括由陈薇院士团队和康希诺生物共同研发的首款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也是唯一采用单针接种程序的新冠疫苗。

群众什么时候可以开展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单针接种?单针接种能否推进疫苗接种速度?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

五六月份可接种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副会长朱涛表示,“真正大规模地使用我们的疫苗可能要到五六月份,因为到时候我们会有更多的产品来供应。”

“目前,我们的疫苗是可以进入到18岁以上的所有人群,包括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是我们疫苗的一个优点。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老年人,因为他们的严重程度是最高的,保护这部分人是我们做疫苗最早的初衷。”朱涛说。

单针接种

能够推进疫苗接种速度

单针接种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能否推进我国疫苗接种速度?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对于人群没有区别。目前实际的这种方案,腺病毒载体疫苗只需要打一针,灭活疫苗需要打两针。当然,单针接种确实能够推进疫苗接种速度。

此前,陈薇院士也表示,每个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都是有一定数据支撑的。如果想打的次数少一点,想更快产生免疫反应,14天就有60%以上的保护率,或者打一针就要出国或执行任务,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是首选。

形成“群体免疫屏障”

关键看两个因素

接种疫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群体免疫屏障。

根据流行病学原理,形成免疫屏障要看两个因素,第一要看病毒自身病原的传播强度,一个人能够传多少人、传多远、传播速度有多快等;第二要看易感人群的保护率大概有多少,只有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群体免疫屏障。

我国如何才能形成群体免疫屏障呢?吴尊友表示,按照新冠病毒传播系数计算,人群形成免疫屏障一般需要约70%-80%的人接种疫苗。对于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需要对10亿到11亿人接种疫苗。实现这个目标,仍然有巨大的挑战。

疾控专家:

新冠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发生率很低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我们对于不良反应的监测是非常严格和高度重视的。”

目前,北京市疾控中心通过各种渠道监测,“新冠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发生率很低。”庞星火说。

下一步为18岁以下人群接种

相关数据还在收集

日前,北京新冠疫苗已逐步放开接种年龄限制,为部分有接种需求且身体基础状况较好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

而此前,新冠疫苗接种主要针对18至59岁年龄段人群。18岁以下的人群,何时能接种?

吴尊友表示,18岁以下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轻,或者无症状的比例高,因此不属于疫苗接种的优先人群。随着其他优先人群接种完成,接下来就要为18岁以下的人群接种。目前,全球对18岁以下人群接种的还比较少,相关数据还在收集中。

End

来源 | 北京日报客户端   河南疾控

分享到:
点击次数:271  更新时间:2021-03-15 16:46:58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条:疫情期间,托幼机构春季学期开园之后怎么做?   下一条:接种新冠疫苗半年后要打第三针吗?有答案了

相关文章

  • 冬季科学备孕
  • 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怎样做好新冠疫情防控
  • 接种新冠疫苗是否影响备孕
  • 冬季防抑郁 ——————大喇叭
  • 加强个人防护,防控新冠疫情是 每个公民的健康责任
  • 冬季如何调试心理防抑郁
  • 又到流感季,用这几招来应对.
  • 宝妈看过来,孩子接种新冠疫苗注意事项.
  • 记住这七招可以预防感冒
  • 儿童接种新冠疫苗需要了解那些知识
  • 做好六点预防冬季感冒
  • 儿童新冠疫苗注射

Copyright © 2020 jkjy.kfcd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开封-汉兴路155号 [475004]版权所有

电话:0371-23886196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